万事娱乐资讯

第三方医学影像:扬帆起航正当时

  的应用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我国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主要分为两类:1)轻资产的远程阅片企业;2)重资产的实体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两种模式可以相互共存,许多企业在布局实体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同时布局影像云、远程阅片等业务。

  第三方医学影像主要承担的是提供诊断服务的职能,而其第三方的性质决定了它将独立于医院,两者的结合切实命中当前医学影像诊断中患者、医生、医院的痛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有助于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我国医疗资源过于集中,二级以下及基层医院中存在检查误诊率高的问题,影像检查结果又不能互认,因此患者通常需要在多个医院间流转并重复拍片,导致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摄片时间过长,患者需承担的医疗成本增加。而与公立医院差异化运营的实体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在基层提供价格更低的影像检查服务,减少患者的影像检查成本和排队时间;远程阅片平台则可以连接高等级医院和第三方影像中心,帮助基层患者减少旅途花费,享受异地名医诊断。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有助于解决医生“两极分化”问题。由于资源不平均,二级以上医院影像科医生通常超负荷工作,其导致的疲劳阅片可能降低诊疗精准度,而基层影像医生则存在知识体系不完备、经验不足、缺乏学习和提升的平台的问题。远程阅片平台可以连通人工智能、其他影像科医生等富余资源,通过合理调配阅片工作量,缓解影像科医生“两极分化”问题。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有助于解决基层医院“无设备”、二级以上医院“少设备”问题。由于成本、收入、政策等因素,部分县级、基层医院没有配置大型影像设备,基层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集中患者影像需求,为中小型医院承担影像科的职责。而高等级医院的病患集中,由于设备种类和数量有限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使得患者排队时间长。城市第三方影像中心可以及时提供服务,为医院分担影像负荷,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鼓励第三方医学影像的政策春风徐徐吹来。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独立影像中心政策的限制得到放开,相关第三方影像中心在此后发起成立。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出台《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自此我国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业发展得到规范和指导,行业发展有章可循。随后在2016-2018年,后续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在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下,相关政策的放开使得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受到资本热捧。

  自2013年独立影像中心政策的限制得到放开以来,2014年-2016年7月,中国医学影像领域投资并购已达到40笔,且接近70%的医学影像领域创业公司仍然在发展早期。中国医学影像创业公司融资额较高,多数在千万级和亿级。(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

  根据粤开证券估算,我国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市场空间约为120-150亿元。国内独立医学影像中心正处于起步阶段,行业代表性公司融资投后估值大多在15亿元左右,如一脉阳光、万里云等。将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分类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万里云为例,万里云前身为万东医疗软件业务子公司,2015年6月正式更名为万里云医疗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6年3月阿里健康向万里云注资2.25亿元;2019年,万里云获得杭州裕桦投资、上海盛宇总计1亿元战略投资,投后估值14.5亿元。据西南证券数据,万里云2019年收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163%。

  万里云依托阿里云技术打造影像云平台,依托万东医疗累积医院资源,依托美年健康与万东医疗的数据,进行AI布局,形成目前在第三方医学影像行业的独特优势。正是万里云目前的优势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将在未来大展宏图。

  不论从商业模式、政策趋向还是投融资情况来看,第三方医学影像都具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即将扬帆起航。第三方医学影像将大有可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