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娱乐资讯

亳州市用平台思维做乘法 为产业集聚创环境

  “我们这个项目虽然刚开工40天,但已经完成了建设任务的20%。”日前,在亳州高新区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忙着绑钢筋、支模板,有序推进工程进度。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项目部现场负责人蒋伟杰告诉记者,目前,1号楼负一层基础桩基和垫层施工已完成,2号、3号生产车间已完成基础施工。

  该产业园项目是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及《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的示范项目,上海市奉贤区于2022年11月在亳州高新区注册成立东方美谷(亳州)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2月签订《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合作协议》。该项目占地约300亩,8月份进场,9月初正式施工。

  近年来,亳州市以展会搭台,集聚新元素,以商会牵线,衍生新合作,以基金赋能,带动新增长,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平台,成功招引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就以展会招商为例,亳州市成功举办第39届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2023全国调味品产业大会、长三角中药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国际香料节等系列高规格展会,精心承办全省肉牛产业、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现场会,吸引龙头企业来亳,集中宣传推介亳州,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其中,第39届药博会促成了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473亿元;2023全国调味品产业大会吸引了上海东锦食品、首农味业集团、江苏恒顺醋业等调味品龙头企业参加,促成了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17亿元;第39届药博会促成了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473亿元。

  11月10日下午,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签约仪式在市行政会议中心举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我市设立分中心,这既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全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将为亳州市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标准化、多样化的科技服务生态体系提供有力保障。未来,亳州分中心将依托我市现代中医药等主导产业链,整合长三角、“一带一路”科创资源,带动创新技术、高端人才、产业资本要素汇集,打造产业试验场基地,构建概念验证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数字金融产业融合,积极赋能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亳州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目前已建设国家级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亳州孵化器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0家,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力推进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我市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天津药物研究院、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加强中医药、滋补养生酒、功能性花茶等领域科研创新。目前,已与5所高校合作设立离岸孵化中心,正在推进现代中药科创中心建设。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市开展“‘亳’揽英才智汇药都”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18所高校推介,匹配技术需求23项、招引人才64名。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选派18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挂职担任药业企业科技副总、技术顾问或科技项目负责人。成立市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增设专业点18个,建成产教联合体1个、二级产业学院2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69个。

  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区域大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今年新落地沪苏浙地区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234.7亿元。积极参加省政府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高端绿色食品推介活动,主动与上海蔬菜集团、联华超市等合作,开展优质农产品“进批发市场、进商超、进社区”活动,前三季度销往沪苏浙地区农产品330.9万吨、销售额305.2亿元。

  亳州机场将于明年开始试飞,力争2024年底实现通航运营。亳州机场建设是我市着力构建进得来、出得去运输大通道的标志性工程。近年来,亳州市发挥长三角连接中原地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立体交通,境内4条高速、26条国省干线小时直达京沪,涡河高等级航道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布局建设亳州港多式联运物流园、市快递物流综合产业园等物流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库容293万立方米、约占全省的1/3,邮政业务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第1位,为产品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

  亳州市住建局消防科科长葛永贵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亳州市开始对工业项目厂房实行“预验即试产”,在工业厂房验收阶段,采用项目合同管理模式,在保障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对项目分栋、分层、分段开展预验收,并对电梯、智能、消防等检测耗时较长的验收材料实行容缺受理。企业可在预验收通过的厂房楼层,提前启动装修及设备安装试产,实现“预验即试产”。

  今年以来,亳州市创新推出“免申即享”“一键申报、一键核查、一键直达”等改革举措,推行“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等服务模式,累计为335家工业企业分幢办理不动产权证,推动融资贷款40余亿元,有效盘活企业沉睡资产。同时建立与企业家周六面对面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开通12345热线为企服务专线,实行重点企业(项目)包保制度,干部至少每月电线次包保企业,认真倾听企业心声。

  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龙洪明介绍,用平台思维集聚发展要素,更要推进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想企业之所想落实到每个层级、每个部门的行动上,建设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企业问题5521个,已解决5496个,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