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娱乐资讯

小时候看过的老电影(88):《知音

  我生于1968年,年过半百。近几年,小时候看的电影经常浮现在脑海,或是因为一首歌、一句台词、一幅画面,挥之不去。那时候,电影产量小,看电影的机会不多,好多电影看了好几遍,因而记得更清楚。

  现在闲来无事,就把十来岁时亲眼看过的电影回忆一番,慰藉一下追忆旧时光的情怀。影片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我遇见它的年龄是最好的!

  基本剧情:讲述了民国初期,爱国将军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层层监控,回滇倒袁救国的故事。

  最深印象:1、这部影片借用蔡锷同袁世凯的冲突和蔡锷同小凤仙的纠葛两条线索,将爱情与爱国情相交织,书写了一个传奇故事,极具情感号召力。蔡锷这个角色就好像是给实力派演员王心刚定制的一样,贴切融合。风度翩翩、机智勇敢,尤其是身着戎装时的英气盖世,因此荣获百花奖,实至名归。相比之下,张瑜扮演的小凤仙则显单薄,张瑜驾驭起来很吃力,应该是剧组为了拉人气的安排。不过,这一老一少、一成熟一稚嫩的搭配,倒是和剧情很贴,歪打正着。

  2、剧中配角的出演个个出彩!剧中袁世凯的扮演者英若诚是位老艺术家,他把袁世凯的诡计多端、道貌岸然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林默予饰演了蔡锷的母亲,她有胆识、有见地,深知儿子抱负远大,怒砸红楼,巧妙地金蝉脱壳;赵尔康饰演了何副官,忠心耿耿,视死如归,为蔡将军挡下了刺刀。这些优秀演员的表演功底深厚,尤其是台词的诵读,口齿清晰、符合定位,基本功扎实。

  3、影片注重细节的描绘。如果不了解历史,不懂得蔡锷的爱国心,那看到这个情节就明白了:蔡锷惊闻袁世凯签订卖国的21条后,他勃然大怒,扯落一桌纸笔;如果仅仅把小凤仙当做风尘女子和眼线,那看到这个情节就明白了:小凤仙用鲜血绘出红太阳,并且说“四万万同胞的鲜血会把太阳染红的”;如果不了解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有多么真挚,那看到最后这个情节就明白了:蔡将军在日本病逝,相隔千里的小凤仙弹断了琴弦,一对心有灵犀的知音!

  4、八零年左右的电影一定会有一首经典的插曲广为流传,此片也不例外。李谷一演唱的《知音》,凄美悠扬,委婉动听。“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旋律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5、袁世凯称帝的种种细节滑稽可笑。他言称“为了救国救民,我牺牲了自己”,然后向要身份的一众叩拜的女子大喊“平身、平身”。这个封建意识极浓的老军阀,狠毒阴险而道貌岸然。得不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只能落得驾崩的下场。

  这部影片以以古琴为媒,将爱情传奇性故事置于真实性的历史背景之中,弘扬了“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知音遍天下”的主题。影片细节描绘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影片人物刻画细腻真实,栩栩如生;影片服饰、道具充分逼真,起到了服务主题的作用。这是一部制作水准颇高的佳作。

  但影片也有瑕疵。五十岁的王心刚扮演三十多岁的蔡锷,得心应手,但化妆水平欠火候,面部难掩岁月沧桑;张瑜扮演小凤仙,没有一代名妓的风尘味,更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扮相过于时髦;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化学反应不够,情感铺垫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