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娱乐资讯

利群股份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利群股份始终坚持“零售是基础,供应链整合是方向”为战略导向,以“零售连锁经营、物流供应链及食品工业”为主营业态,坚持“全产业链+自营”为商业运营模式,着重从“社会配送、食品生产加工、内外贸一体化”三个业务体系方面全方位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强采购端、物流端和渠道终端的体系建设,打造强大的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旗下拥有超60万平米的智慧物流中心,30余家细分品类品牌运营公司以及成熟的买手团队,向上能够延伸至生产端及商品源头,满足消费者日常所需,向下能够为终端配送提供强大支撑,将公司各业务板块有效衔接、全面贯通。公司物流供应链业务在满足公司旗下零售门店需求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配送职能,向第三方商业企业、政府、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便利店等社会渠道配送商品,依托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公司供应链社会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在食品工业领域,公司建设了总面积超11万平米的食品加工车间,并下设两大专职食品科技公司负责经营,通过打造多品类的自有品牌产品矩阵,向食品工业企业大步迈进。

  利群股份始终坚守商业本质,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积极推进业态创新,目前公司零售连锁经营业态涵盖综合商场、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便利店、生鲜社区店、品类集合店等多种线B线)全渠道协同发展,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凭借丰富的供应链整合经验,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业务,积极构建内外贸一体化新发展格局。

  经销模式为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公司通过旗下30余家品牌运营公司“源头采购”,直接从厂家买断商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其中超市百货类商品、快消品、休闲食品、家用电器等品类商品经销比率达到90%以上,服饰鞋帽、箱包皮具、珠宝首饰、化妆品等品类商品的经销比率达到40%以上。依托公司终端渠道优势和仓储物流优势,公司取得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区域代理权,直接从工业环节大宗采购既保证了公司的商品质量和价格优势,又保证了公司对外扩张过程中的资源优势。

  在生鲜品类采购方面,公司主要采用基地直采模式,选取最优的生产基地采购优质生鲜产品,直采占比超90%。公司拥有全国生鲜采购基地300余个,遍布在山东、海南、河北、甘肃、新疆、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福建等二十多个省市。同时,公司通过自建冷链仓储中心、生鲜加工中心、温控成品粮库、食品厂、豆制品厂、豆芽厂、粉丝厂等方式,提高公司生鲜产品深加工及配送能力,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生鲜领域竞争优势。

  联营模式主要是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经营,公司为供应商提供营业场地,供应商设立品牌专柜,由双方共同负责销售,公司取得销售收入后,根据双方约定的比例扣点分成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供应商自主经营、安排销售、管理库存、承担风险和报酬。同时,公司提供经营方面的意见,参与决定促销活动形式,以使联营销售效果更加优化。公司的联营模式主要应用于百货行业部分服饰、化妆品、珠宝类商品等。

  租赁模式主要是对公司经营品类或服务进行补充的业务模式,主要应用于部分小商品零售柜台租赁,以及品牌餐饮店、儿童娱乐、美容健身、电影院等体验及商业配套业态租赁。

  2023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回暖仍需动力拉升。我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调控,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今年上半年,我国GDP达到59.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在全球通胀处于较高水平的复杂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较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2%。按零售业态分,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5.4%、4.6%、9.8%,超市零售额同比下降0.4%。根据行业相关数据,5、6月份,大卖场与超市渠道持续收缩,行业呈现弱复苏状态,回暖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促消费政策支持,积极拓展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消费市场有望稳步复苏、消费信心有效提振。在国内经济企稳、客流不断恢复的良好态势下,零售行业不断聚焦内核发展,提升数字化水平、调改升级、打造特色经营活动以实现业绩的提升。未来,公司也将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业态创新,夯实自身竞争优势,提升经营业绩。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在国家大力提振刺激消费的作用下,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公司抓住市场回暖机遇,积极开拓进取,一方面不断提升零售服务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继续扩大物流供应链业务规模,强化社会配送职能;同时,大力拓展食品工业板块,拓宽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深化公司多业态协同发展格局。

  依托公司渠道终端优势、智慧化仓储物流体系以及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公司物流供应链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发力点和增长点。2023年,各品牌运营子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在服饰、运动、食品、酒水等领域积极拓展品牌代理权和代理范围,积极与供应商沟通协作,进一步提升品牌代理运营能力。同时,不断拓展高质量渠道客户,扩大化妆品牌、日化用品、食品、服饰等外销渠道,外销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物流供应链业务总收入达32.62亿元,同比增长2.98%,占公司合并抵消前总营收的52.88%。剔除内配抵消部分,物流供应链外销业务收入为11.99亿元,同比增长19.19%,外销收入占物流供应链业务总收入的36.75%,占公司合并抵消后总营收的29.83%。博晟贸易、鼎誉酒业、胶州福昌、福兴祥配送等多家品牌运营公司的外销业务规模占比超50%,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2023年,公司持续推动食品工业建设,丰富食品生产端品种数量,完善自有品牌福兴、郦可麦、麦谷仟仟、禛禛有等系列产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试产品口味,持续提升生产加工规模和效率。报告期内,公司食品工业总出库量近4000吨,其中,食品厂出库量549吨,同比增长超130%。分内外部渠道来看,旗下零售门店销量近1500吨;外销销量近2500吨。

  2023年7月,公司食品工业板块再添高质量新产品生产线,福盛加食品厂建成投产,专职于粉丝生产,严格的生产车间环境、标准化的设备配置及高质量的产品得到日本客商高度评价,生产粉丝已出口日本。同时,为迎接中秋销售旺季,食品运营公司新增月饼品类,首次投产12个系列70多个商品品种,包含传统口味、网红蛋月烧系列及炭烧、法式等创新产品,上市流通后受到广泛好评,并已开拓部分企事业客户。

  此外,公司依托供应链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整合,持续增强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动能,积极推进拼多多跨境电铺上线工作,上线万美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498.4万美元,跨境业务实现收入1639.8万美元。

  2023年,公司零售门店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加大调改升级力度,增加休闲娱乐等体验类业态,推出金鼎夜巷、诺德金鱼巷等创意街区,打造互动式社交、沉浸式娱乐平台,提升经营水平的同时助力文旅经济发展,为消费者提供舒心的购物环境与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顺应市场复苏趋势,公司加快推进蓬莱商业综合体及莱州广场项目,蓬莱商业综合体项目预计三季度正式营业,该项目集精品超市、餐饮、购物、休闲、游乐、影院等于一体,凭借强大的品牌运营能力,引进60余家蓬莱首店商铺,对蓬莱整体商业品牌和商业消费理念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2023年,公司借助利群品牌成立90周年的契机,举办多场大型促销活动,与海天、中裕、清风等众多知名品牌联合推出90周年定制单品,定制品销售收入超600万元;联合供应商执行多品类、多品牌的组合营销活动,仅店庆10天时间,旗下零售门店实现销售2.87亿元,较同期增长18.2%。其中,服饰、珠宝、家电等品类均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利群网商进行多场直播,其中,伊利专场直播观看人数超7万人次,线、线上平台不断优化,提升发展质量

  公司在不断提升线下实体店经营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线上业务,二者相互赋能。报告期内,利群网商平台持续梳理线上产品结构,优化网站设计,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将自营平台直播地址推广给更多线下客户,让线下顾客更加方便地享受到线上服务;同时,不断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邀请总裁参与直播,派发多种直播福利等,线上直播业绩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利群线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与同期基本持平。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会员数近770万,同比增长近5%,其中利群网商会员数近180万。

  公司先后在产业链中布局了食品厂、豆制品厂、豆芽厂、粮食储备等民生相关产业,多次承担供应链配送工作,旗下福兴祥物流集团被青岛市发改委确定为“青岛市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和“青岛市粮食应急储运企业”,当选“2022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2023年4月入选“中物联全国(第四批)数字化仓库企业试点企业名单”,同时荣获“山东省保障供应链畅通优秀企业奖”;青岛福记农场和青岛福昌食品同时入选青岛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此外,公司作为政府应急储备单位,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菜篮子”工程夏季储备土豆、圆葱、蒜薹等产品2100吨;上半年储备大米近1500吨、面粉近1100吨、食用油近1200吨。这些措施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守好居民消费者的“粮袋子”。

  同时,公司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加大对贵州安顺、甘肃陇南、哈尔滨延寿等地区的农产品采购工作,发挥商贸优势,支持农业发展,以商业反哺农业。公司始终承担着为国家创造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责任。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虽然正在进入复苏轨道,但经济恢复不平衡与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仍需政策发力。此外,居民消费信心仍受收入增长和消费预期影响,人口总量减少和老龄化加快对中长期的消费形成一定制约,宏观经济发展充满挑战。

  我国零售行业集中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近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足10%,零售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同时,随着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以及近年来消费习惯的转变,直播电商等线上业态发展迅速,线下零售市场份额遭受进一步挤压,行业竞争加剧。

  由于区域之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偏好之间的差异,我国零售行业发展在各区域的市场环境存在差别。公司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跨区域、多业态发展将相应产生内部管控压力。目前,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山东、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如何提升运营能力及效率、发挥物流基地协同效应、储备专业人才进行科学运营管理以及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等,不仅对公司未来形成一定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利群”品牌已有90年的历史,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利泽群惠”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积累了大量忠实的消费者,“利群”已经成为华东区域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商业品牌。

  公司旗下拥有大型零售门店近百家,经营业态多样,门店总经营面积超200万平米,经营区域覆盖鲁、苏、皖、沪等省市,形成了广泛的终端渠道资源优势。同时,依托成熟的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品牌运营能力,公司还积极向第三方商业企业、政府部门、军队、学校、企事业单位、便利店等社会渠道提供商品配送服务,具有较强的终端覆盖能力和区域应急保障能力。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自营为主的经营模式,而扎实的物流基础建设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公司拥有4处大型智慧物流中心,分别位于青岛市区、胶州和江苏淮安,总仓储面积超过60万平米,包括常温、冷链物流中心、温控成品粮储备库、家电库、电商仓库以及豆制品厂、豆芽厂、粉丝厂、食品厂等,配送范围辐射整个华东区域,能充分满足各渠道终端的配送需求。物流中心采用国际一流的智慧化仓储、拣选设备设施,无人化操作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公司库存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进一步赋能公司终端渠道开拓。

  此外,物流中心建设了豆制品厂、豆芽厂、食品厂、粉丝厂等食品生产加工车间,总面积超11万平米,生产品类涵盖豆制品、米面制品、肉制品、水产品、预制菜等品类,公司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发力食品工业,在为零售赋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绿色食品的同时,积极开拓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农贸市场等渠道客户。

  公司始终坚持“零售是基础,供应链整合是方向”的战略导向,依托公司终端渠道优势和仓储物流优势,积极开拓全方位的品牌代理业务。目前,公司拥有30余家品牌运营子公司,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近800个,渠道合作品牌5000余个,同时培养了各细分品类专业成熟的买手团队,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动向,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丰富的品牌代理资源,有效保障了公司零售终端扩张过程中的商品供应,同时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为公司零售门店的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也为公司发力第三方社会配送业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兴企”,在信息化方面秉持“采购为前提、物流为基础、结算为保证、信息为先导”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零售行业内部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公司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打造了智慧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流转,以及不同业态之间、不同业务环节之间、线上线下的全面协同,降低了整体的运营成本,使整个运营和管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智能、规范和高效。

  公司已有超过20年的零售经营历史,培育了大批零售连锁方面的专业人才,经营管理团队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熟悉行业发展规律,对零售连锁经营的各项业务有深入地了解,拥有丰富的拓展和管理经验。同时,公司在采购、品牌运营、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公司内部公平、公开、公正的晋升机制和薪酬考核体系,也为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并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专业的培训机制和完整的培训体系。每年末各部门根据工作重点和未来发展编制业务培训需求,由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聘请外部专家,为各部门不同职级员工提供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此外,公司还从各部门和下属公司选拔优秀管理员工,组建内部讲师团,对各职级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建立长效机制。